图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曾经结识过一位茶友,关于白茶的一切,都要在村姑陈这里问个究竟。
问题也都比较基础,新手适合喝什么茶、泡茶的水温、需要用到的茶具等等。
都是后台常见的问题,一年又一年地回复,村姑陈已经得心应手。
后来茶友的技艺成熟,提问也渐渐少了。
在这片偌大的互联网,这样的萍水相逢太多。
图片
有时候,也会收到一些妙想天开的提问。
比如,不喜欢寿眉的茶梗,可以把它挑出来吗?
那天下午,正在茶室研究荔枝红茶饮的最佳配方,收到信息后,便在脑海里构思如何回复茶友。
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不喜欢草莓籽,能不能把它从草莓身上挑出来。
或者,能不能从火龙果里,把黑色的籽全都挑出来。
村姑陈给出的答复是,没必要。
图片
《2》
寿眉中带着茶梗,是应了采摘标准的要求。
寿眉,以茶树嫩梢的一芽三叶、四叶为原料,采摘时不可能将叶片和芽头单独地,一片一片摘下来。
这样做,既耗费人力和时间,也不符合标准。
最恰当的方法,就是连梗带叶地采下。
许多茶友认为,茶梗多,就是品质差的标志,其实也没错。
毕竟,市面上存在着许多“扫把白茶”。
这些劣质白茶的茶梗,又老、又粗、又长,就像用来扎扫把的枯木,因而得名“扫把白茶”。
但实际上,它们压根不符合采摘标准,不能算是真正的白茶。
真正的寿眉,采的都是茶树的嫩芽和嫩梢,连茶梗也是水嫩的。
只要不买到扫把茶,寿眉带茶梗是很正常的。
图片
说回问题本身,如果真的介意寿眉中的茶梗,要将它从茶叶中剔除,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若是寿眉散茶,要将叶片一片一片从茶梗上摘下来。
这个工作量未免太大。
而且,操作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制造出碎茶碎渣,影响后续的喝茶体验。
若是寿眉饼茶,就更难操作了。
饼茶蒸压定型,茶叶、茶梗、茶芽,都被压在一起,根本没有办法单独从中剔除茶梗。
除非,把整饼茶都撬碎。
但这么做,会严重影响到茶叶的陈化。
所以,挑出茶梗这样的想法,可行性并不高。
如果真的不喜欢寿眉的茶梗,从一开始就不要买寿眉。
看看白毫银针、白牡丹这类没有茶梗或茶梗少的品类,更省事。
图片
《3》
存在即合理,寿眉的茶梗,其实作用不小。
茶青鲜叶采摘下来,都需要立即萎凋走水,以免茶叶被闷坏。
而叶与叶之间,有了茶梗的连接,能够保持适当的叶间距。
这些叶间距,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却在萎凋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鲜的茶青,水分很足,如果紧密地贴在一起,很有可能会闷坏、沤坏。
这时,茶梗便起到了类似衣架的作用。
图片
它会将叶片撑开,保证了叶与叶之间的顺畅通气,防止茶青萎凋不畅、走水不顺。
茶梗,作为茶树往芽叶运输养分的重要通道,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可溶性糖和天然胶质。
得益于这些物质,寿眉压饼的过程会更加轻松。
那些可溶性糖和胶质物,会在包揉之下,从破裂的细胞中渗出。
他们具有一定的粘性,在压饼定型时,可以充当天然的胶水,帮助茶饼定型。
图片
《4》
寿眉的茶梗,除了在制茶时能够提供便利外,也是寿眉风味的组成。
茶树送往尖端的养分,很大一部分都储存在茶梗中。
这些养分,是寿眉茶汤甜润饱满的关键,能为寿眉带来稠滑的浆感。
如果单独把茶梗剔出,只留下叶片,茶汤的滋味怕是要削减不少。
寿眉散茶压饼时,这些茶梗也会像支架一样,在茶饼内部撑出适当的空隙。
图片
众所周知,白茶的陈化需要微量的氧气。
有了这些空隙,氧气便能顺利与茶叶接触,参与到白茶的陈化中,最终酝酿出更好的风味。
经过压饼后,那些提前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的可溶性糖和天然胶质,会再次凝固,参与后续的物质转化。
在时间的作用下,这些物质将会为寿眉带来更加成熟、醇厚的风味。
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寿眉饼茶才有机会陈化出独特的枣香。
这一点,也离不开茶梗的帮助。
图片
《5》
寿眉的茶梗,既是它风味的缔造者之一,也能为后续的转化提供不少助力。
不知茶友不喜寿眉茶梗的原因为何,但若了解了它的作用,想来也能理解它的存在。
白茶作为六大茶类的一员,历史悠久。
既然时间的洪流没有将茶梗抛弃,便代表了数以万计爱茶之人对它的认可。
不妨泡一杯只有茶叶的寿眉,和连梗带叶的寿眉,细仔细品尝对比。
二者之间,高下立见。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富明证券-股票配资穿仓-股票配资平-股票配资免费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